🔥知乎热榜:2024-12-27

是观众笑点变高了吗?
如题,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英语中的例子。
感觉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大车作为出行工具,不知大家都喜欢大车还是小车呢? @知乎汽车
英语母语者到底是怎么读文章的?我们读长难句必须要找动词,找that等等从句,然后分割,才能看明白句子,搞得我每次读文章一步三回头,请问英语母语者是怎么样做到左往右一眼扫完整片句子的?
像恐龙化石之类的保存和发现比古墓挖掘给人的感觉要容易的多,以前人们都不理它们吗?古代科学研究啥的不涉及这些吗?
美国当地时间12月4日,26岁的美国青年路易吉·曼焦内(Luigi Mangione),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枪杀了美国最大医疗保险公司联合健康保险的CEO。纽约市及联邦政府对其提出了恐怖主义谋杀罪、非法持有武器及跟踪罪等多项罪名指控,路易吉或面临死刑判决。与司法相对的是,美国民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他。 路易吉出身富裕家庭,毕业于名校。因为背部手术被保险公司拖延赔付,激起他对美国商业医疗制度的不满。联合健康保险在世界500强名单中位列第8,但据赔率高达32%,远超业界平均水平16%。在被捕时随身携带的两页“宣言”中,路易吉写道,“美国拥有全球最昂贵的医疗体系,预期寿命却排在第43位。“他称“许多人已经将这种腐败与贪婪讲得很清楚”,并提到了《美国病》的作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 罗森塔尔是《纽约时报》医学记者,《美国病》是她直击美国医保制度之书,揭露出医保体制的不合理及民众缴纳巨额保险费但仍无法获得保障的困境。 译文纪实系列另一本《十年之战》,则是对奥巴马医疗改革之争最权威的叙述与讨论。奥巴马医改,又称《平价医疗法案》,是过去半个世纪美国涉及面最广也最重要的立法,它牵动了普通人的心,也触动了许多行业、团体、个体的利益,成为这个时代美国人的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斗争。 12月9日,26岁的犯罪嫌疑人Luigi Mangione被捕,人们发现凶手原来出身家境优渥,接受过名牌大学教育,更多细节也显示动机源于对医保公司的不满。美国民众与凶手的共鸣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模仿凶手穿着的竞赛。 为一位光天化日下冷血杀人的凶手点赞,如此荒唐的一幕反映了美国人对美国医疗的极度不满。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隔着大洋,美国医疗给我们的印象是无比发达——当听说某某癌症新药上市了时,这些药大部分似乎都来自美国,又是在美国最先上市。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美国人对美国医疗如此不买账呢? 这就需要聊聊美国医疗在医术发达之外的深层问题,那些在美国之外的人难以感受到,却让无数美国人有切肤之痛的“美国病”。而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两本书《美国病》与《十年之战》,正是全面了解美国医疗的好书,也能让我们对医疗这个与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话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美国病 Luigi Mangione被捕后,警方在其身上找到的一些“笔记”内容显示他对美国医疗系统极度不满,指责美国医疗没有帮助到绝大多数美国人。 Luigi Mangione的行为无异是偏激错误的,可他感受到的对美国医疗的失望却是很多美国人感同身受的。《美国病》一书就是对美国医疗各种令人失望“病症”的综述。 美国有着全球最强大的医学、药物研究,这让很多新药、新疗法都诞生在美国。可美国的医疗又是高度割裂的,让包括患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确定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账单,什么样的问题。 《美国病》开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深受银屑病性关节炎折磨的患者,受惠于新上市的抗关节炎新药,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这位患者在其风湿病医生执业的医院治疗,每次使用这次药物的账单高达1.9万美元,不过由于有着良好的医保,他个人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当这位风湿病医生换到另一家医院工作时——仅仅移动了十几条街,考虑到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的时间更灵活,环境也很好,那位患者欣然跟着医生也搬了“家”。但让这位患者与医生都大吃一惊的是,患者用着同一个药,做了一样的治疗,一次治疗下来收到的账单居然在三个月里分别是9.8万、11万与13万美元。 这位患者花了几周时间尝试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治疗费用能如此飙升,四处询问却始终得不到答案。《美国病》一书的作者也尝试帮这位患者弄明白原委,一样徒劳无获。 更令人诧异的是,同一位患者,同一个药物,同一种治疗,账单突然翻了好几倍,这种离大谱的事,需要买单的保险公司也能毫不在意,付了这剧增的医疗费用。 了解美国医疗的人对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只能尴尬笑笑:美国医疗真的就可以这么搞笑。 不同于其它发达国家采用全民医保,单一支付体系,美国医疗高度市场化、商业化。从医院到医保都高度割裂,无论什么药、什么治疗,都没有真实的统一定价。 就以《美国病》里这位患者使用的抗关节炎新药为例,搜遍全网,你能找到的在美国的定价只会是药企的标价。可这个标价是真实的价格吗?虽说不是虚假标价,但它和真实支付价格却没什么关系。保险公司会通过中间人和药企协商价格,它们实际支付的价格可能远低于标价。 有人砍价看上去是节约医药费用的好办法,不是吗?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医疗界却并非如此。砍价的中间人不是白干活,需要收取提成,而提成的实际大小和药价是正相关的:都收10%提成,单价10万美元的药品的10%可远高于1万美元的药品。这就产生了医疗越贵,对各方参与者激励越大的逆向激励制度。 而药品还只是医疗费用的一小部分。像《美国病》里的例子,这个关节炎药物需要在医院输液使用,就涉及到医院进行这种治疗的费用。医院收多少钱鲜有规定,这就让不同医院能给出天差地别的报价。显然,想办法能多收钱的医院在市场化的美国医疗系统里更能出头。 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让美国医疗成了一个成本高昂的黑箱。美国在医疗上的开支高达GDP的20%,可没人搞得明白的黑箱让很大一部分的美国医疗支出实际属于浪费。复杂得令人生畏的美国医疗,让很多美国人不敢用或用不好,导致美国的医疗效果并不好,从预期寿命到新生儿生存率等,各项健康硬指标都稳居发达国家末尾。 花最多的钱,办出最烂的结果,美国医疗无疑是病了。
假如一开始有人对我抱有很大的期待,或者美好的未来,而我没有达成他的期待或者导致未来的计划落空,我就会非常痛苦。 并且我会想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以达到他想要的结果,然后我就会被无限的否定,好像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一开始的期望。
这会不会导致系统永远停留在Java8?得失之间,哪个更多呢?
那个男人456他终于杀回来了!
在游戏场景中放置隐身单位可以作为一种隐蔽的监测手段。这些隐身单位可以通过特殊的程序逻辑与游戏服务器交互。 正常玩家因为无法通过正常视觉或游戏内合理机制感知到这些单位,所以不会对其进行攻击或者锁定。 而外挂软件往往具有自动瞄准、透视等非法功能。如果外挂软件在扫描游戏场景中的目标时,识别并锁定了隐身单位 游戏服务器就可以通过检测到这个异常的锁定行为来判断玩家可能使用了外挂。
演员@徐娇 发文称:“在长沙的一家餐厅遇到一位抽烟的男士,让服务员劝阻后仍放话“我把这支抽完”,我亲自劝阻后,这位先生叫嚣“这里又没有贴禁烟标志”,在试图录下证据的时候,这位先生抢走我的手机,并直接把烟头扔在了我的饭碗里。” 随后,徐娇再次发文称,警察来了,说长沙室内抽烟不犯法,无法进行罚款。她还表示,“这位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我删除拍摄的内容,他就向我道歉,警察也对此提议表示肯定,但是我不删,也不需要/接受他的道歉。” 26日,记者以市民身份向长沙12345市民热线咨询此事。接线人员称,目前长沙市针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有明确的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若此类场所利用明火照明、发现吸烟不予制止,或未悬挂禁止吸烟标志,将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 对于室内抽烟的具体规定,接线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查询到长沙市专门的相关法律条文。对于已明确悬挂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的确是禁烟的;而对于未张贴相关标志的地方,可能就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接线人员强调,在地方相关法律尚未发布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执行。 徐娇劝阻男子餐厅内抽烟被抢手机,12345市民热线回应-大象网
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长女伊万卡确定将永久退出政坛,回归家庭生活。 早在2022年,伊万卡已表态不再参与政治。消息人士称,即使在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的背景下,这一说法依旧成立,目前伊万卡和丈夫贾里德·库什纳正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追求相对私密的生活。 伊万卡的多位朋友表示,她对自己远离政治的决定感到平静,正优先考虑家人,并试图追求隐私以及一些新的兴趣爱好。 一位和伊万卡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说,伊万卡与父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人经常交谈,伊万卡可能会继续在幕后就一系列问题向特朗普提供非正式建议。 伊万卡多年好友科迪什表示,作为特朗普“信赖的声音”,伊万卡目前相当于父亲的“非正式顾问”,“就像家人之间那样”。据称,无论伊万卡提供了什么样的建议,“永远不会被公众获悉”。 曾担任白宫高级顾问的贾里德·库什纳近期也婉拒了特朗普的邀约,但由于他和中东地区一些领导人的密切关系,仍将作为“重要的外围顾问”为特朗普提供参考意见。 此外,贾里德·库什纳的父亲查尔斯·库什纳已被特朗普定为美国驻法国大使一职的人选。CNN称,这是特朗普对其家庭成员绝对信任的一种表现。 伊万卡 资料图。 视觉中国 伊万卡出生于1981年10月,是特朗普的长女,曾担任不领薪资的全职总统顾问职务。 在特朗普2016年首次参选总统时,伊万卡凭借姣好的外貌和温和的形象为父亲赢得不少支持,伊万卡还曾被美媒称为“特朗普赢取女性选民的重量级武器”。 2022年11月,官司缠身的特朗普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伊万卡随后发表声明称,她不会参加父亲的总统竞选活动。在今年的竞选活动中,以往被视为特朗普团队核心人物的伊万卡夫妇鲜少露面。 今年7月,在一档博客节目里,伊万卡表示,政治是一片“黑暗世界”,很多消极情绪,不再参与其中是对的。她补充说,这是她对华盛顿时光以及此后生活最实质性的公开反思。伊万卡:永久退出政坛
夸奖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