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地发现“巨型老鼠”,成群结队出现,“一夜之间吃得干干净净”
据新民晚报,近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巨型老鼠”海狸鼠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它们啃食农作物、滨岸景观植物,破坏堤坝沟渠,甚至可能传播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对于沪郊海狸鼠的来历,目前尚无针对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正寰告诉记者,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皮毛兽被陆续引入上海一些养殖场饲养,后因饲养不成规模体系、品种退化等,海狸鼠养殖业很快降温。沪郊现存的海狸鼠大多是那些被养殖场弃养或逃逸的海狸鼠后代。
“现有的防控方法显然有局限,治标不治本。在海狸鼠的危害日益凸显的当下,其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博士提出,海狸鼠的防控需多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针对海狸鼠的管理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和防控责任。同时,公众科学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市民报告海狸鼠的踪迹,帮助相关部门掌握其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