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还需要哪些突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DeepSeek的成功实践表明,我国AI发展既非简单复制西方闭源垄断模式,也非完全依赖国际开源技术,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开放协同”开辟新路径。这一新路径以开源技术降低创新门槛,以自主创新掌握核心话语权。以“数据要素×”为支点,撬动智能经济的新未来,我国需进一步打通“技术研发—数据流通—商业转化”的全链条,将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从经济领域扩展至社会治理、国际竞争等更广阔维度。
具体而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继续在三大方向持续突破。
一是技术普惠化。通过开源工具链的普及,将AI技术与算力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全球的普通企业与个人都能够低成本地使用先进技术;通过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的潜在价值;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本引导,培育多元化的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二是生态全球化。以开源社区为纽带,连接全球开发者、企业与研究机构,构建多极化的数据要素协作网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凭借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在开放平台上共享知识、交流经验、共同创新。通过技术合作与标准共建,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生态中的影响力。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多边合作,将我国实践转化为国际标准,推动建立公平、透明、包容的国际数据治理秩序。通过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AI伦理等领域的制度探索,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经验。通过将我国实践转化为国际标准,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话语权,还能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