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面临拷问:DeepSeek爆火后,巨额AI投资还有意义吗?
据财联社,在本轮财报季上,美股科技巨头们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拷问。
一边,是Meta、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继续着他们每家动辄数百亿美元规模的大手笔AI投资计划;另一边,是大洋彼岸的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不到600万美元的开发成本推出开源的R1模型,而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媲美OpenAI的o1模型。
差距悬殊的资金规模对比,让华尔街和硅谷开始质疑,原本的假设:科技巨头们必须投入巨资在芯片和数据中心上才能构建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真的还成立吗?
上周,在DeepSeek-R1模型引发的震惊声中,美国科技股已经大跌。而本周,随着美股科技巨头们公布“大规模砸钱”计划,Meta、谷歌、亚马逊的股价几乎无一例外地立即遭到砸盘。在这背后,很显然能看出华尔街投资者们对于科技巨头们砸钱策略的质疑。
Futurum Group 分析师丹尼尔·纽曼表示:“考虑到这些巨额开支,他们(美股科技巨头们)急需提高AI的收入回报,但目前发生的事情(DeepSeek)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警钟……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实在太多,但消费却不足。”
尽管质疑声四起,但科技巨头公司的高管们仍然普遍认为表示,继续大规模投入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AI需求是必要的。
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还特意解释了人们对于AI投资成本的质疑。他解释称,在DeepSeek崛起后,投资者对美国科技巨头股票的抛售,其实是源于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大误解”。
他强调,广为流传的DeepSeek的600万美元成本额,是单次训练成本,而不包括前期的投入成本。尽管这一训练成本的确很低,但不能以此来单独与科技公司们的全部投资额来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