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在偷听!一聊啥手机App就推啥,主管部门回应。
据新晚报,“聊什么手机App就推什么”,“刚说过想买什么东西下一秒就收到推送”,不少网友吐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记者提问:“手机‘窥探’、隔屏有耳,治理手机App,有没有什么能做在前面?”
1月14日,上海市政协常委游闽键表示:其实我们有常态化检测,去年一年检测了10000多款上海地区备案的App。
从结果来看,这个现象还是很多的,虽然我知道通信管理局、网信、公安都在管,为什么管了这么多、还有这么多?
App的问题很复杂,不仅局限于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上架,还有在国外各种应用市场上架的。
如果有的地方他不管,最后就没办法监管了,这就是个盲区嘛。
从我们上海角度来讲,我们抓得还是很紧的。公安打击违法犯罪,我们通信管理局更关注行业治理。
事后处罚是一方面,但是事后处罚真的是举证很困难,你感觉到被窃听、被“杀熟”,但很难把证据固化下来,不可能一次次去公证。
我们管理机构有没有可能跨前一步,做一个第三方的评估或者审计?美国有个第三方评估的机制,评估你这个App的算法到底有没有侵犯公民的信息安全,我们有没有可能提前介入?
还有,能不能加大处罚的力度?因为目前的违法成本太低了,就是下架,实际上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今年两会,游闽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App抓取、窥探用户隐私治理的建议》。他提出,各监管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大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即备案、抽查、委托第三方审计评估,加大对侵犯用户隐私App的曝光、处罚力度。“这次咨询活动是一次友好的交流探讨,希望能为推动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游闽键说。